2007-2009年,第一轮产业整合结束,B族维生素大涨,维生素A和维生素E进入高盈利期;2014-2015年,环保要求提高刺激供应侧改革,产能释放受限推动价格上涨幅度超过第一轮,资本市场对维生素产业投资更加关注,促进维生素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第三轮的触发点虽然是BASF生产出现问题,但也是资本市场投资积累之后谋求高回报获利的过程,价格急速上升,下游饲料和养殖成本屡创新高,与此同时,下游开始探索配方中添加量和效用的变化。
价格上涨、高投资和高回报,刺激过去5、6年间的无序重复扩产,市场进入激烈竞争阶段,生产企业仍然希望通过重复建设扩产和增加品种,提高自身竞争力,但除了少数头部企业之外,大多数后来者或者竞争基础本身不强的企业,逐渐陷入了困境。
图1 过去十年最主要的竞争手段 – 重复扩产和打败对手
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这点大家都毫无疑问,但是,我们的维生素产业仍然处于工业时代。其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特征是“利已主义”,从企业工商注册完成的第一天起,就思考如何抢夺资源,如何把竞争对手打下去,然后如何盈利活下去,这也就是传统的达尔文“丛林法则”。第二个特征是非合作博弈( “零和博弈“、“低合作博弈”甚至“负和博弈”),参与者哪怕是合作者之间无法达成具体约束力,互不相容,决策自己收益最大化,合作过程中缺少信任。
当前我们所处的互联网和数字时代,应该是另外一种产业状态,多家甚至成千上万家企业可以形成数字产业链生态,生存和发展的法则是“群居合作”。
图2 数字产业生态集群的特征
这样可以实现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零和博弈或者低和博弈,通过“长板”补“短板”,在产业生态链的价值角色扮演过程中把自己擅长的做得最好,相互信任,协同发展,共生共荣,转化为合作博弈(正和博弈)。
在最近几年,有一个产品正在逐步实现生态发展,但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因此也正在经历裂变。必须说明的是,生态发展仍然是优胜劣汰的过程,绝对不是躺平就能获胜的养懒人的过程。
图3 某一种维生素的产业链生态的各自优势合作过程中的效率提升
这类生态发展,促成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整个产品制造业的效率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通过降本增效直接为下游带来成本上的优势。
我们可以看见,这个产品制造生态的发展,完全不同于在之前曾短期出现过表面上看是类似的产业链合作,但对下游带来的是负面影响,这也是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数字化时代完全不同的关键点。
无论是同行业企业,还是上下游合作企业,将企业间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弈转化成合作协同或者正和博弈,产业才能逐渐形成一个生态产业组织,我们称之为数字产业集群,从而形成集群的企业之间的“群居”习性。
当然,维生素产业相对整个饲料产业来说,仍然是一个较小的但是无法别离的产业,就中国市场而言,维生素产业经济规模,净占整个饲料产业规模的1%都不到,因此,我们应该从更大的角度和范围来看维生素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圈。
在过去近10年,不同产业开始出现数字产业链,比如纺织产业的“百布”、服装行业的“Shein”、便利店的“Seven-Eleven”、农村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汇通达”和涂料行业的“涂多多”等等,虽然有的已经成熟发展,有的仍然在发展初期,但都逐渐被业界认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
周秣杂谈
过去四年,我们在饲料行业进行探索,到目前为止,已经贯通了从饲料企业的饲料销售订单到向上游供应商原料采购订单的整个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数据贯通,并正在开始逐步形成贯通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生态圈。具体的方法论和发展路线图,我们将在下一期周秣杂谈继续探讨。